近日,附属第二医院通过“3CG磁导航定位技术”为两位血液肿瘤患者,成功置入了PICC导管,导管尖端精准定位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(CAJ)。这是该技术在重庆市首次应用于PICC导管置入,标志着山城静脉治疗迈入了精准导航时代。

PICC导管对于需要长期治疗、输注腐蚀性药物及营养支持的血液肿瘤患者而言,建立一条位置精准、长期安全的中心静脉通路是治疗的基石。传统置管过程中,导管路径需依赖操作者经验与体表解剖标志,精准性不足。如果尖端位置异位,就需要重新调整,患者不仅痛苦,还可能因为导管跑偏引发心律失常、血栓、血管损伤等。
这次置管过程中,院静脉治疗发展专业组的江雪梅组长和马海霞秘书操作时,屏幕上实时显示导管行进路线,导管在血管里每一步的走向、尖端位置,都像被GPS追踪着,看得一清二楚。从递送导管开始,短短2分钟,导管就被准确送到了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这个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。
“3CG磁导航技术”靠电磁感应系统实时追踪导管和走向,医护不用再凭感觉送管;还能智能引导导管迅速找到最佳落脚点,从根本上减少并发症;更重要的是,术中就能确认导管尖端位置,不用反复调整,反复拍X光,患者少受辐射。